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关于如何认识内外事物,以及人能不能认识内外事物这两件事。
自从人类祖先启灵生智,脱离蒙昧开始,就一直是各路先贤争论的焦点。
在东夏,百家争鸣时期,就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水之上,辩论是否知鱼之乐的典故。
在西方,也有经验主义,天赋观念以及理性主义的长久争论。
关于人到底能不能认识内外事物,暂且不去讨论。
只说人自以为的认识内外事物的过程,一般存在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基于眼耳鼻舌身等,这些先天的血肉形体器官的亲身实践,对内外事物生成直接印象的认识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被称作感性认识。
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事物的印象,一般只是浮于表面的现象,很难触及各种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第二个过程,则是在前者(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思维意识之中经过概括赋予概念,判断识别区分,以及推理总结知识这三种不断深化,不断递进的间接的,逻辑的,理性的思考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被称作理性认识。
在此过程中,会通过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阶段所得的各种内外事物的印象,反复的思考,分析,整理,改造,从而尽可能的擦去表象,理解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以及内在规律。
显而易见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人这一生命主体存续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存在。
而且在姜典的认识中,所谓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不像这两个人为提出的概念那样,各自独立,泾渭分明。
绝大多数时候,它们实际上都是混同一体的。
在眼耳鼻舌身这些先天形体器官主观感受生成印象的同时,意识就在不断地思考,分析,整理,改造这些印象。
经过赋予概念,判断区别,推理总结之后,形成相对接近本质的印象知识。
这些知识,又会在先天形体与内外世界交互实践的过程中,反复的与新的感性印象互相比对,进而一次次重复理性的思考过程与感性的实践比对。
总结起来看,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过程,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同交织,反复交替,难分彼此的。
某种意义上,倒是可以将其视作是一种姜典认识中广义上的“经验”。
这种所谓经验,即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信息。
而之所以说人难以想象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其根源也在这里。
通常,人们将经过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所形成的认知范围内的一应事物,视作正常的。
而超出这个正常认知范围的事物,则被视作异常的。
正常与与异常的界限,往往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古代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正常事物,可能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是无法理解的怪异存在。
反之,现代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事物,对于古人而言,也都是超出其正常认知范围的怪异存在。
所谓“少见多怪”与“见怪不怪”,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某种层面上,这也与任九霜身上发生的事情,互相契合。
……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