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遭遇剑齿虎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金甲大王设计出来的。经五百年的发展改良,有了大大小小的更多样式,比如破砖铲、掏沙铲、土铲、泥沙铲等等,以适应不同土层需要。
唐家学者最初使用的也是洛阳铲,但唐之噶“觉醒”后,身为学院派的他,重新设计了一套取土装置,考古杆。
第一节考古杆有个中空的钻头,考古杆长一米,两头有螺纹,可以接起来,如此就可以打洞打得很深。而且还有配套的打洞装备,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手摇和脚踏的装置,可以带动考古杆旋转,这样钻头旋转就能往下打得很深了。
考古杆是中空的,这样可以带出来很多的泥土。唐之噶不好称它为考古杆,给它改名“唐家铲”。
自打唐家学者拿出“唐家铲”,女神马鞭也使用洛阳铲了。
唐家学者和女神马鞭学者选了两个隔得比较远的地儿,开始钻洞取土。
吉晓跟着本队的学者们在二号取土点。虽然她是文科僧,但系人家很喜欢看人摆弄冰冰凉的机器。
刚开始还很轻松,接下来就很费力了。
五月天热起来,土层开始解冻,这里的土层,上层是腐殖土,也就是树叶草木腐烂混泥。因此能很轻松的往下钻,但是再往下,土层是冻住的,就很难钻了,特别是含水量越高,就越难钻。
女神马鞭学者苏德(卓越的意思)摇了半天,手酸得不行,换唐家学者唐德吉去摇。
苏德说:“太硬了!我猜这下面又是一个冻土层,含水量应该达80%。”
唐德吉摇了两把,叹口气说:“我力气不够。确实太硬了。用法术吧。”
苏德点点头。他们把考古杆拉上来,给每一杆贴上一张纸条,表示是第几杆。总共打下去五杆,也就是说五十米。
接下来是一人取土,一人记录。
基本和昨天的采土样一致。最上面是腐殖土,接着是含水量50%左右的黑钙土,接着是褐钙土,最底层也就是50米土层是含水量80%的褐钙土。
唐德吉说:“含水量太高了,现在才五月,那进入六月时,土地会融化得更深,是不是会出现沼泽了?”
苏德拍拍手中的土,对吉晓说:“你去叫布尔克特拜来。”
吉晓点点头,叫第二队的乌拉拉向导布尔克特拜(鹰的意思)到采土点。
布尔克特拜听了苏行和唐德吉的话,说:“这里确实有很多沼泽,越往北走越多。现在是五月还好,冻着呢,不难走。等到六七月,沼泽都化开了,加上草木横生,路会越来越难走。不过队伍里都是法术师,不用担心会陷入沼泽。”
吉晓一囧,整支队伍就她不会法术。不知道她哪里得罪了刘经理,就是不给她外挂上法术。
唐德吉是从蜀国一路跟过来的学者,也曾在西域生活过十年,他说:“这里的降水量怎样?”
布尔克特拜茫然:“啥叫降水量?”
苏德偏过头嘿嘿笑。
唐德吉不好意思的说:“就是下雨的多少。”
布尔克特拜看一眼苏德。
苏德立刻正经脸,对他说:“我不是笑你,我是笑那个糟老头子。”他转头看向唐德吉,“一点都不懂啥叫‘入乡随俗’。噶公子三番五次下令,要贴近群众。”
吉晓走在两人中间打圆场:“好啦好啦。”她对布尔克特拜说,“这里下雨多吗?”
布尔克特拜说:“我们这里下雨不多。冬天会下雪,雪到了春天化成水,但河里的冰层厚,堵住河道,水就漫到地上了。于是开成许多水塘。水塘又形成沼泽。”
唐德吉和苏德两个糟老头子不打眉眼官司了,他们认真的听着布尔克特拜的话,然后开始了学术讨论:
在西域生活过十年的唐德吉说:“这里气温低,蒸发量弱。”
被冻土层折磨得手疼的苏德说:“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在蜀国山地生活过的唐德吉说:“这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生活在贝尔加湖畔王庭,见过安加拉河和勒拿河凌汛的苏德说:“这里的河有‘凌汛’现象,堵塞河道,容易产生积水。严重重时,会引起中上游洪水泛滥。”
两人达成一致,总结说:“所以这里沼泽遍地,水塘沟渠纵横交错。”
——————————————
乌拉拉人,参考的哈萨克族,人名百度的哈萨克族名字。女神马鞭,参考的蒙古族人,人名也是蒙古族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