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公公生平除了敬重大保,对他大哥(我们称呼大伯)评价也高。他说大伯虽然读书少,只读了四年小学就读不进,但脾气好,默默无闻干了一辈子农活。早些年大家庭没有分家,弟妹又小,父母也老,他说大伯两夫妇确实也承担了家庭很多农活。只是麻大娘(他给伯娘取的外号)脾气不好,把全家人都要码干吃尽。大伯当了一辈子农民,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二儿抱养给大保当了城市人,其余儿女都是农民。
公公对大伯还是很记情的,他记得六零年还属于三年饥荒时期,那年大伯饿得头重脚轻,走路摇摇晃晃,也不知患了什么病,一步一摇走到公公门边,开口要三弟救他。大伯知道公公那时参加工作几年了,有能力帮忙。公公赶快想法帮他去民政局申请了一点救济款,自己又添工资借给他,凑钱把大伯送去医院治疗,终于转危为安。
后来大伯家8岁儿子抱养给大保,要去公社开证明下户口办迁移证,迁移到大保所在城市接收。本来是小保(公公最小妹妹)去跑路,结果办不下来迁移证,公社领导说农业户口不能随便迁移到城镇户口。小保无功而返,只好换公公去,到处说好话,讲明原因,终于把迁移证办下来,公公又亲自把侄儿送到大保家里,把人交到大保手上才脱手。公公事后经常说起,大伯二儿现在成城市人,享受大保的福利房、离休工资及存款,当年多亏他帮忙。然而这个堂二哥对所有家族亲戚态度都是淡淡的,包括对他自己亲生父母及大保都不是很好,又让我们特别是公公都愤愤不平。
这个堂二哥当初抱养到大保家读完高中赶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还没结束,当过两年知青,回城被安排进一个印刷厂,找了同厂城市户口的女工结婚生子。当年二哥带过家人回过一次老家,他城里老婆说农村有跳蚤,就宣布以后和儿子再也不回去。后来二哥倒是隔几年回去看一次亲生父母,每次基本两手空空,只带他这个人回去。记得90年代有一次他回老家过年,给过50元给他妈作为礼物,临走又找他妈借路费买长途汽车票两抵。他妈生的其他子女90年代才陆续出去打工,个个都穷。那时的衣服价格和家用电器价格相对工资收入算贵的,我记得当时随便一件稍微像样的衣服要用去我一个月工资还不够,我要凑两年的工资钱才能买个21英寸彩电,不像现在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几个21英寸彩电。他妈当年想穿一件70元呢子衣服,自己没钱买,想着他这个二儿从大城市回来,经济宽裕点,就故意在二儿面前说:“我都想穿一件呢子衣服。“暗示他买。他面对亲妈的暗示就是不买,安慰他妈说今年没买吗,明年买嘛。结果到现在都没买。那个年代还有一次他回老家过年送了两瓶酒给他爸,估计那酒都是从大保那里拿的。临走他要求杀2只鸭子带走。他爸总共都才养3只鸭子,他爸心疼说我的鸭子是要留着生蛋的。他又安慰说那就杀一只,我杀了一只还有两只嘛,硬是带走了一只杀好的鸭子。这种行为堪称鸡脚杆上刮油。
堂二哥在城市里全家人都啃老。他夫妇70年代同在一个效益很好的印刷厂上班,那个厂当年主要业务是加班加点印《毛选》,还供不应求,生意兴隆,职工待遇极高。我公公羡慕地回忆说堂二哥的厂经常给职工分白糖,他两口子是双职工,每次要用两个桶儿担白糖回去。那个年月物资紧张,粮油副食凭票证限量供应给城镇居民,很多东西老百姓一是没钱买,二是即使有钱无票证也买不到。我公公也叹息说二哥分那么多白糖从来没有带到乡下老家给他自己亲爹妈吃过。后来那个国营印刷厂效益不好,双职工必须下岗一个,下岗的每月领几百生活费,留厂里那个也多领不了多少工资。二哥老婆应声下岗了,她一点也不慌,更不想法再就业,而是天天出门打牌。二哥在厂里领点救命工资,工作也悠哉悠哉,下班没事钓鱼耍。为啥他们两口子不慌?因为家里有两个老离休干部可以啃老。当时男大保还在世,别个是三十年代扛过鸟枪过草地的老红军,资格摆在那里,也在市政府上班,离休工资也高。女大保作为退休劳动局局长,离休工资也高。老两口节约的钱只有给他们用。
堂二哥二嫂生个儿子也是伤仲永一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先生1991年第一次去大保家玩,那时我先生21岁,这个侄儿8岁,他看到这个城里侄儿长得虎头虎脑很可爱,平时在青少年宫练毛笔字,写的字很漂亮。结果长大因为成绩不好读个歪大专,毕业找工作拈轻怕重怕吃苦,到处都不去上班,只在家里待业,还是因为有爷爷奶奶可以啃老。再后来大龄结婚生子,继续扩大啃老队伍。现在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在家搞些电脑刷单的工作挣点买米钱。
啃老的钱毕竟不如自己挣钱多,所以大保的儿子和孙子生活过得一般。关键他们对大保并不亲密。大保的丈夫八九十岁去世后,大保养个小狗以解孤独感,媳妇不准她养狗,说狗毛到处飞,对家里第四代小娃不好,忍了一年多后,硬把大保的小狗送人。那狗当初被大保当心肝宝贝养,送出去被人疏于管理,随便放养,没多久就因横穿马路被汽车撞死。消息传来,大保痛哭失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