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夏一凡和他的室友们嬉闹中时,隔壁三零九寝室有个正准备去上课的同学,正拿着书本从走廊路过。
听到三零八寝室有谈笑声传出。探头往寝室里望了一眼,提醒的说了一句。
“上课了你们几个不去吗”?这时夏一凡等人才反应过来,看了一下课表。
是周教授所讲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因为大学毕业成绩是学分制的,所以主要的专业课还是需要上。
而三零八寝室的几人也都是一个专业的。
等他们到了教室,看见不少同学已经到场了。一个满头花白的老人站在黑板前,挨个点着同学名字,并做着记录。
点名完毕后,周教授扶了一下高度近视的大框眼镜,用及其沙哑的声音说到,“同学们好,我是本堂课的授课老师,我名字叫周启华,同学们可以称呼我为周教授。
”说着就在黑板上写起了自己的名字。
三个苍劲有力的粉笔字在黑板上出现。写完后周教授转过身说道,同学们,我非常高兴,大家能来听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
中国文化沉淀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汇聚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我们作为这个名族的年轻人,应当学好这门课程。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们手中的课本。
夏一凡之所以会选这门课,是因为在道观里受老道的影响。因老道的年纪毕竟一百多岁了,生在康熙时代的他,从小的学习形式就是私塾。
所以夏一凡跟着老道从小接触的就是古文。说来老道在出家前也是个富家子弟,家庭状况也算殷实的大家族。
具老道回忆,在他九岁的时候,家中还有二十几头牛马,两间绸缎铺。
家里几个叔伯长辈都有几房妾氏,吃饭时候聚在一起都有三十多人。
使唤的家丁和丫鬟更是数不胜数。老道父亲家中排行老二,老道幼年属于第三代的小少爷。
在用人里,幼年的老道除了认识父母房中的贴身丫鬟外,只认识家中的老管家了。
而个房家丁丫鬟都认识这位小少爷。幼年的老道也只能从他们统一的服装上知道是自家的人。
此刻周教授向讲台下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下面我念一段古文,看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本书,并不依靠书上注解,用自己的理解说一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以前科举制度时,这些都是读书人所熟知的经典。而现代外来文化的融合,我们却把这些经典所遗忘,甚至当成糟粕剔除在自己的知识范畴之内了。
周教授见自己的提问,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的回答。
就想要给大家讲解一下。但看见还有一个学生正举手回答,周教授看着他自信的目光,也为了尊重这位学生,周教授就允许这位学生作答,这位举手的学生正是我们的夏一凡。
夏一凡站起身,淡然自若的答道,“这段是出自四书之一的《中庸》。
我的理解是,在不受外物影响下,而与生俱来的表现就是真性情,无意识的行为就是道的现象,去刻意修这个道那是教化。
道,是什么东西呢?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它。
能片刻离开道这个东西,那就不是我们所说的道了。
所以作为一个有学识修养的君子,就算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也时时刻刻的谨慎,害怕听不到世间的真理。
道这个东西你看不到是因为它隐藏了,你觉得没显现是因为它太微小了你看不见。
所以君子效仿道的法则,独处也保持谨慎自律。在情绪上没有抒发前叫做适中,抒发于外表时,能适中的节制那就是中和。
中就是阴阳能量守恒,是宇宙的根本,和就是对行为加以制约,这样才能使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道路通达,不受阻塞。
达到天地中和自然本位。万事万物才能不受阻碍,各行其道的发展”。
周教授不可思议的眼神中闪烁着金茫。因为这个提问是周教授故意为之,目的是打击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学娇子。
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这些学生才会认真听讲。
却没想到这个新生竟然能回答的上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