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递,那就毕竟还须使用神话。我刚才甚至指出:这是必然的结果,是科学的终极目的。
你一旦看清楚:在科学的神秘论者苏格拉底之后,哲学的派别相继而兴,一浪接一浪,于是一种料想不到广泛的求知欲普及于全知识界,仿佛求知是一切得天独厚的人们的特殊任务,这就把科学引入汪洋大海之中,从此它一去不返。由于求知欲的普及,一个共同的思想之网第一次笼罩着整个世界,而且大有穷究整个太阳系的规律之展望;——如果你看清楚这一切,以及现代科学的高得惊人的金字塔,你就不禁要设想,在苏格拉底身上见到所谓世界历史的转捩点和漩涡。因为,试想那种普遍倾向所使用的无数力量之总和并不是为知识服务,而是为实践的,也就是说,为个人与民族的利己目的服务。大概,在遍地兵燹和不断移民当中,乐生的本能已经大为削弱,以致自杀成风,个人或许还有劫后残存的责任感,正象非支(Fiji)群岛的蛮族认为子杀其父,友杀其友是一种责任。于是,一种实践的悲观主义可能产生一种残忍的道德观,认为大屠杀是出于怜悯;——况且,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处不论从前和今日都有的,凡是在任何形式的艺术,尤其是宗教艺术和科学艺术还未出现,以治疗或预防这种败德窳风的地方,莫不有之。
针对这种实践的悲观主义而言,苏格拉底是理论上的乐观主义者的原型;他自谓相信万物的本质皆可以洞悉,认为知识与认识具有万应灵丹的能力,而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邪恶。在苏格拉底式的人们看来,深入万物的秘奥,辨别真知灼见与假象错觉,乃是最高尚的,甚至唯一真正的人类天职。所以,自苏格拉底时代以来,建立概念、判断、结论等等手段,就被重视为在一切才能之上的最高尚的事业和最值得赞美的天赋。甚至最崇高的道德行为,恻忍之心,自我牺牲,英雄主义,乃至极难达到的"心如止水",即梦神式希腊人所谓"涵养"的境界;——在苏格拉底以及直至今日赞同他见解的后继者看来,这一切都导源于知识的辩证法,从而是可以传授的。凡是体验过苏格拉底认识论的快感,而觉得这种求知快感不断扩大其范围,势将包万象的人,总会从此感到;最强烈的鼓励乐生的刺激,莫如对一切知识"竭泽而渔,不容漏网"的占有欲。对于有此种抱负的人,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就俨然是一种崭新的"希腊的乐观"和生存的幸福之导师,这种幸福竭力表现于行为上,尤其是表现为对贵族青年所施的"思想助产"①和人格陶冶上,其目的在于促使天才终于诞生。
①苏格拉底以助产术比喻用辩证问答使人明确地认识心中漠然存在的思想和概念,这谓之思想助产。
然而,科学受了强烈的幻想鼓舞,一往无前地奔赴它的极限,于是蕴藏在它理论本质中的乐观主义在那里碰碎了。因为,科学领域的圆周有无数的点,至今尚丝毫不能想象这领域能否彻底测量;所以才德兼备的人,未到人生之中途,便接触到这圆周的边缘,由此看入渺茫的所在。一旦慄然见到理论到了科学的极限便蟠虬乱转,终于咬住自己的尾巴,于是,一种新的认识,悲剧的认识,突起浮上心来,那就需要艺术的保护和救济才能忍受得住。
古希腊人使我们眼界开朗而清新,现在让我们看看周围世界的最高境界。我们目睹苏格拉底所代表的永无厌足的乐观的求知欲,突变为悲剧的听天由命和艺术的自我陶醉;但是这种求知欲在较低的阶段上当然是与艺术为敌,尤其是对酒神悲剧艺术势必深恶痛绝,苏格拉底主义与埃斯库罗斯悲剧的对抗可以为例。
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扣现在与未来之门:这种"突变"是否将导致天才的不断新生,尤其是使学习音乐的苏格拉底能够成功吗?这笼罩万象的艺术罗网,无论名之为宗教或名之为科学,是否将越织越密,抑或命定被自命为"现代"的蛮风和狂澜撕成碎片呢?我们忧心忡忡,但并不绝望,且稍待片刻,冷眼旁观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与变革吧,然而,这场斗争的魅力是如此之大,即使旁观者也要挺身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