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汴州,开封城南。
在大相国寺的西侧,仅仅一街之隔,有一座高屋建瓴,颇为气派的三进院落。虽然府门前并没有挂着“某某府”的牌匾,附近常住的街坊却都唤这里作“赵将军府”。这就是宣武军诸军都指挥使赵东阳的宅邸。
赵东阳干掉朱珍之后,就当上了宣武军行军司马。但郑州刺史李璠投奔朱温之后,为了表示重视,朱温将行军司马的职位给了李璠。就把赵东阳调任为诸军都指挥使。
赵东阳其实并不吃亏。行军司马和诸军都指挥使级别上不分大小,一个是行政职务,一个是军事职务,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朱珍之前就是一人身兼两个职务。但是显然,诸军都指挥使是掌握军队实权的职务。而行军司马,则既可以掌实权,又可以成为虚衔,取决于由什么人担任。
宣武镇目前的军官体系,除了朱温自任元帅外,最高的职务就是诸军都指挥使了。再往下是各军的都指挥使。然后是指挥使、都将、偏将、队正等等。
赵东阳以为自己当上诸军都指挥使之后,宣武军的所有武装力量就都能归自己指挥了。结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竟然还有他指挥不了的军队,而且还不少。
宣武军的军队,按照来源划分,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一是朱温来到汴州之前的宣武镇旧军。这部分人数不少,大约在5000人左右。被朱温冠以“内衙军”的称呼。战斗职责基本就是守卫汴州城。一般不外派参与野战。
第二部分是朱温从关中带来汴州的嫡系部队。这部分人数虽然比宣武旧军要略少,大约只有4000人,但都是百战之师,又对朱温忠心耿耿。而且在兵种构成上,也以骑兵居多。战斗力非常强悍。这支军队被朱温称为“亲随马军”,分为左、右两个军。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左右两军一支在外征战,另一支在汴州保护朱温的安全。或者全部随朱温外出征战,可谓是宣武军的主力部队,最为朱温所倚重。
第三部分军队,就是朱温到了汴州之后,陆续招募和收编的一些新军。其中最精锐的一支,当属赵东阳一手组建的“天宋军”。赵东阳调回汴州任职之后,天宋军改名为“天宋都”。另外,还有由清一色汴州子弟组成的“厅子都”;由柘城军组成的“拔山都”;由黄巢降军组成的“夹马都”、“突将都”等。这些军队别看名号都很响亮,质量却是参差不齐,数量也不尽相同。人数最多的是天宋都2000人。其余各都人数都在千人左右。总数也就是在6000人左右。
第四部分军队,就是郭言前不久刚刚从陕、虢两州招募的新军,清一色的新兵蛋。人数却不少,约在6000人左右。被朱温命名为“长直军”,取“长驱直入”之意,亦分为左右两军。
以上这两万多人,就是当下宣武军的全部实力。
赵东阳被任命为诸军都指挥使之后,自以为这两万多人就将都归自己指挥了。没想到走马上任自后,才发现自己实在是有些天真了。这两万多人如果都给了赵东阳,朱温不就相当于把小命交到了赵东阳的手上了吗?被评价为“比曹操还要狡猾”的朱温,当然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赵东阳上任之后才知道,原来他这个诸军都指挥使,只负责指挥那些“杂号诸军”,即天宋都、拔山都、厅子都、夹马都、突将都等五都6000人。其中,厅子都的指挥使竟然还是朱温的干儿子朱友恭。赵东阳能不能管的了还两说。
赵东阳也是后来才知道,朱温任命他这个诸军都指挥使之后,又任命了一个亲军都指挥使。以原来的马军都将庞师古担任。在庞师古的麾下,则有亲随马军和长直军两支军队。总人数在万人左右。其中亲随马军的都指挥使是丁会,长直军的都指挥使是郭言。
这一刻赵东阳才意识到,虽然屡立大功,但在朱温心里,他的地位还是差了庞师古一头。
这一日,赵东阳正在府中后院教儿子练习射箭。光阴荏苒,转眼间他的长子赵缘溪已经五岁多了。小家伙长得颇像他爹,活泼好动,喜欢舞刀弄剑。赵东阳也着力在这方面对其进行培养。识字背书一概不关心,只交给豆婉儿去管。自己一有空闲,就是教儿子打打杀杀。婉儿虽然颇有微词,当面却不敢说一个字。
只见小家伙像模像样的挽弓搭箭,将一把特制的小弓拉得满满的,嘭地一松手,正射在几米开外的靶子上,乐得小家伙手舞足蹈,好不快活。
“啪啪啪!”几声掌声响起。一个声音道:“溪儿好箭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