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两人就在我的床前,聊得火热。楠婆对我们的态度也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时不时的还咯咯的笑上一会儿。最初是老肥的喋喋不休,以至于后来楠婆的夸夸其谈,而我则在床上躺着,偶尔接一句话。
有句成语说的好,言多必失。当然,这个成语在这个时候用在楠婆身上或许不太恰当,不过在他们聊了大约近一个小时以后,楠婆最终还是无意间说出了一句话,让我感觉到她此行的些许端倪。
只见她这时候表情突然略有些严肃的和我们说道:“聊了这么久,我对你们基本上已经有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我们这个村子的情况呢?”
当楠婆问完这话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她很可能是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忙。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这个村子很偏僻,记得大军在来时的路上还曾无意间和我们聊起过这个村子。别看它距离市里才四十多里地的距离,方圆二十里都没什么人家,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村子。
这个村子所处的位置就是在一座山当中,这山里有小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这些人就在这里安了家。按说这样的一个村子应该很少与外界联系。所以突然有外人来,即使对方没什么恶意,她也没理由要主动告诉对方这里的情况,况且这个村子如此的神秘,这就更加不符合常理了。
这时候,我微微转过头去,看了一眼老肥,只见老肥脸上此时也有一丝疑惑的表情,看来老肥也觉得这里有些猫腻。然而这个表情几乎是一闪而过,紧接着老肥就笑着对楠婆说道:“当然想了啊,你们这村子看起来好特别,我估计一定有好多奇闻异事,如果方便的话,你可以讲给我们听听啊。”
楠婆听罢,马上开心的笑了一下,接着就和我们聊起了这个村子……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别看这里不过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可这里的情况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复杂的多。
要想把这个村子的来历说明白,这就得从大约六百多年以前的明朝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以后,按正常的程序理应由太子朱标继位,但因朱标死得早,所以就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由于在这之前,也就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将自己的儿孙都分封到各地做藩王。然而这些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所以朱允炆继位后,就打算将这些隐患一一拔掉。最初是将一些相对来说势力较弱小的藩王一一铲除,像什么周王朱橚、齐王朱榑、湘王朱柏等等。
然而等建文帝朱允炆准备对付燕王朱棣的时候,却没那么顺利了。他最初将朱棣身边的兵力找各种借口调从其身边调走。朱棣也不傻,自然知道建文帝的意思,早有防备。所以等建文帝下密令抓捕朱棣的时候并没有成功。
于是朱棣于公元一三九九年在北平起兵,随后挥师南下。这场政变就是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发生的时候,距离朱元璋驾崩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
长话短说,燕王朱棣起兵后,用了四年的时间,也就是一四零二年,将南京(当时明朝的首都,应天府)攻下。战乱之中,朱允炆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改年号永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
古代有一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朱棣却因此起兵造反,虽说最后他成功的攻下了南京,并且登上了皇位,但有一个对他来说非常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眼前,那就是他这个皇帝的合法性。
要知道,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藩王起兵造反,而且还成功的当上了皇帝,这是史无前例的。所以篡位这顶帽子他是戴也得戴,不戴也得戴。
按说出了这样的事,当时的那些士大夫理应组织抵抗,可又考虑到,这毕竟都是朱家自己人的矛盾,所以这些人也是左右为难。
既然不好明着和朱棣唱反调,那就选择其他的办法,就像《论语》当中有句话叫“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所以当时好多人干脆纷纷辞官,告老还乡。这种情况对于朱棣来说,面子上自然是过不去了。不过好在还是有很少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也算是让朱棣没有到了那种颜面尽失的地步。
早在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朱棣身边就有一个谋事,名叫姚广孝(此人竟然是个和尚)。当时姚广孝就对朱棣说,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把南京城攻下,有一个人一定不会投降,这个人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的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