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CD小说网 www.cdjxj.net,最快更新大明铁骨最新章节!

    “山满金、水满银,行人齐称聚宝盆”。

    置身于船艏的吴品洪指着湖畔的市镇,向着身旁的经略介绍道。

    “这就是往年的利国驿,这利国远在秦汉之际,这里已开始采铜冶铁。并开始采用铜山岛之铜矿设炉冶炼为诸侯王国铸造铜币,后用作制镜。由秦汉至宋时,经过千年的发展,利国的冶铁业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尽管并不是徐州人,但是对于江北的了解,吴品洪却不逊于许多本地人,对这利国自然也是极为了解。

    “宋真宗年间,枢密使大将狄青率兵到利国采铁,沿村南由东向西排设铁炉60盘,就地冶炼,制盔造甲,锻铸兵器,且挖掘运铁河以利运输。其倾倒在石龙河边的废渣至今犹存,俗称“炉渣棚”……”

    在吴品洪的讲解中,朱明忠只是打量着这座与普通市镇没有太多区别的临河小镇,此时的利国已经不见了千年的繁华,至元明起,由于地表铁矿石减少,加之微山湖逐渐形成,采矿坑口和冶炉也被湖水淹没,再者受开采技术所限,地下深层铁矿石无法开采,使得延续了百千年利国冶炼业日渐式微,到数十年前采矿冶炼业已基本停止。此时的利国只是三千里运河畔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千年的繁华与喧嚣已成为了历史的云烟。

    此时,经济地位衰退的利国之所以能引起朱明忠的注意,是因为环湖诸山上仍然有外露的铁矿矿苗,而这是江北治下唯一可供开采的铁矿,也正因如此,才会在徐州克复之后,立即派人来利国勘探。

    勘探的结果是喜人的,按负责此事的孙明跃报告称“徐州铜山境煤苗极盛,利国驿所产铁矿尤多且佳,诸山环绕微山湖,磅礴郁积,不尽黝黑,铁质隐然,俯拾之余,皆富融焓”。

    也正因如此,在利国开矿炼铁,就摆到了议事日程上。否则毕竟仅凭着清江小铁厂的生产规模,完全不能满足江北的需要,仅仅只是铸炮用铁都不能满足,更何况是制造兵器、船舶。

    也正因为利国铁矿关乎江北命脉,所以朱明忠才会亲自来到这里。

    在浆手划浆下,船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用于驱动风箱、锻铁的水车这会已经显出了雏形,沿河分布着,足有十余座之多。既便隔着码头,也可以看到岸上正在忙碌着人们,那些正在干活的苦力皆是战俘,在皮鞭甚至刀口下,他们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足有一人高的大石滚在几头牛的挽拉下平整着铁厂的土地,上千个带着脚镣的苦力像是蝼蚁一样,在皮鞭的督促下建设着这座铁厂。尽管这座铁厂的规模甚至不及在三百多年后一座小区,但置身其中,仍然难免感觉有些震撼。

    “利国之利全于铁。铁石遍山漫野,可谓是取用无尽,诚能以本地之煤炼本地之铁,其利可至数十倍。”

    尽管孙明跃的言语中有些夸张,但是朱明忠很清楚,凭着他设计那座砖砌的炼铁高炉每日30吨的产能,这利国的铁矿确实是取用无尽。

    “甲字号炼铁炉这个月能建成吗?”

    之所以来利国,正是因为关心炼铁高炉的修建,尽管并不是冶金专业毕业,但是凭着对炼铁技术的一知半解,又借鉴了中式炼铁炉的炉身构造,朱明忠设计出了一个与欧洲十九世纪早期技术水平相当的砖砌炉身的炼铁高炉,尽管其炉身是由砖石砌成,但是它的结构却是20世纪标准的炼铁高炉结构。

    或许按二十一世纪的标准来说,这个炼铁高炉连土炉都算不上,但是在这个时代,朱明忠相信,凭着它的先进的炉膛结构以及先进鼓风设备,足以让这座炼铁高炉成为这个时代的黑科技,让它成为这个时代设备最先进的铁厂。

    不过即便是颇为自负,但是现在铁厂正在修建的一号铁炉,仍然是一个小型的日产量只有5000斤左右的试验炉,之所以修建试验炉,正是为了验证这一技术是否可行。

    “经略,现在甲字炉的地基已经基本完工,虽说这个月甲字炉必定可以出铁……”

    孙明跃的语气显得很是自信,他本是清河书院的学生,虽说是个书生,但是出身匠户的他,有明一代家中皆是以冶铁为生,对采矿、炼铁,自然极为了解,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推荐进主持利国铁矿勘探以及铁厂的建设。

    “能早一日出铁,就可以早一日解我忠义军所需!”

    置身于铁厂的工地上,朱明忠整个人都显得兴致勃勃的,毕竟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创办的第一个“大型企业”,尤其是这个大型企业的许多设备都是由他一手设计,当然是在结合时代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引入未来的“理念”,比如说高炉的鼓风系统。

    “炼铁最重炉温,使用冷风炼铁,燃料消耗很高,生产率低,若是使用“热鼓风”炼铁,可以显著降低焦炭用量……”

    即使学的并不是冶金专业,但是朱明忠也曾书本上了解到“热鼓风”炼铁给炼铁业带来的改变。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高炉使用冷风炼铁,燃料消耗很高,生产率低。1828年英国尼尔森建议在高炉上使用“热鼓风”炼铁,并于次年在苏格兰克拉依特厂首次实现来这一建议,风温虽然只有不到150度,但是它所带来的效果却是惊人,每吨生铁的燃料消耗由8吨骤然降到5.16吨,燃料消耗降低了30%以上,而相应的产量提高46%,而用于加热鼓风消耗的燃料只有不过仅只是0.4吨/吨铁。几年后该厂又将风温提高到300余度,燃料消耗降到来下降了50%以上,而产量比用冷风炼铁时翻了一番。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