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下山后,立即骑着马朝金坛县城飞奔而去。
这一路上,他全无心思留意外物,脑海里回荡的尽是玉简内的文字。尤其是那篇【修行概要】,让他涨了不少见识。
比如说,天地大变前,甚至灵气衰减的前期,修士修炼的功法可不是现在的版本,以茅山派举例,那时还不叫“洞玄经”,而是“上清大洞真经”。
而且,当时可没有什么后天、先天的说法,彼时,各派功法虽然都不相同,但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作“服气法”,也称“食气法”。
修炼这种服气法,可以直接感应灵气,从而引气入体,踏上道途。但天地大变,灵气变得稀薄后,引气入体就变得艰难起来。
彼时,为了适应灵气的变化,一众修士不得不开始修改服气法,而茅山派的【洞玄经】便是由此而来。
甚至,大名鼎鼎的内丹术也是从这里开始兴起的,后来直到两宋时彻底完善。
这期间,正一与全真两派的功法也互有融合,比如“筑基”之法。
其实,“百日筑基”这个说辞最早来自全真派的内丹术,正一道的服气法可没有什么筑基之说,但为了踏入道途,只能引入这条路,当然了,全真的功法也吸取了不少正一的理论。
正是因为这种交融,修行之路才得以延续。
不过,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灵气衰减仍在继续,而且,因为那段时期的混乱,以及修行之路的短暂断代,很多法诀都失传了。
以前的修行界,各派功法都是口口相传,不落文字,根本没有小说中的什么“藏经阁”。
那时候,师傅收徒都是只收一两个,宗派收徒也是如此,修行界的小派大多代代单传,大派的话,整个宗派的人数加起来也不会超过百人,毕竟,修行是需要大量资源的。
所以,根本没有建立藏经阁的必要。
但这种情况下,一旦师父坐化,而徒弟还未出师,那传承自然也就残缺了。
那段时期,茅山派的法诀就失传了不少,等派内宗老意识到此事后,才开始建立藏经阁,收录法诀。
按照刘凌前辈的记载,如今的茅山派除了根本道法【洞玄经】外,所有的术法、符箓按照精妙程度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
其中,上品术符八门,中品术符十门,下品术符一十八门。
派内弟子除了从自家师父那儿学得术法符箓外,等晋级先天后,还可以从藏经阁学习一门上品术符,两门中品术符,至于下品术符,则不受限制。
当然了,这只是弟子的待遇,派内宗老一般能多学一到两门上、中品术符。
不过,也没人想着学会所有的术法、符箓,毕竟,修行的根本还是道法。
说道这里,就要讲讲法与术的区别。
人们尝尝将“法”与“术”放在一起,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常言道:内练为法,外用为术!
法为根本,术乃护法的手段,手段有千万种,不可能尽学,只要能护住法,也就够用了。